撥打熱線 173 1581 7005
三部委《關于建立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建立 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 聯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交通運輸局(委)、生態環境局、城市管理局(綠化市容局、住房和城鄉建委、水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局、環境保護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海南省水務廳,各直屬海事局,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 防止船舶水污染物非法排放轉移處置污染環境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之一。為做好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水陸銜接,強化監督管理,保護生態環境,現就建立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通過政策引導、行業自律、強化監管,建立和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促進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二)基本原則。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根據水路運輸特點和船舶水污染物特性,從利于環保、便利運輸出發,提出分類處置和監管要求。 問題導向,鏈條管理。抓住當前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的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聯合各相關部門,建立從產生、接收、轉移到處置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 創新推進,信息共享。鼓勵先進技術裝備的應用,降低處置能耗與成本。打通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推動信息平臺整合,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提升聯合監管能力。 二、分類管理 (一)船舶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我國締結的《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等國際公約規則,執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對船舶營運產生的含油污水、殘油(油泥)、生活污水、化學品洗艙水和船舶垃圾等水污染物在船上依法合規地分類儲存、排放或轉移處置。 (二)通過船舶或港口接收船舶水污染物,或通過船舶轉移的,由交通運輸(港口)、海事部門根據職責實施分類管理。其中,船舶水污染物通過接收船舶臨時儲存、轉移,以及通過船上或港口配套設施設備接收、預處理的,按照船舶水污染物實施管理;預處理后仍需通過船舶轉移的,按照水運污染危害性貨物實施管理。 (三)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預處理產物在岸上轉移處置,由生態環境、環衛、城鎮排水主管等部門根據職責實施分類管理。其中,含油污水按照廢水實施管理;處理含油污水及殘油產生的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HW08類實施管理;能夠經過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物理化學處理和生物處理等廢水處理工藝處理后,可以滿足向環境水體排放的相關法規和排放標準要求的化學品洗艙水按照廢水實施管理;不能按照廢水實施管理的化學品洗艙水,根據所清洗的化學品屬性分別按照危險廢物或其他固體廢物實施管理;船舶生活污水處理后產生污泥的,按照一般固體廢物實施管理。船舶生活污水納入市政管網的,應當申請領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并按照城市生活污水實施管理。船舶垃圾應做好分類儲存,接收后的生活垃圾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實施管理;貨物廢棄物根據其屬性分別按照危險廢物或其他固體廢物實施管理。 三、單證要求 (四)船舶應當將船舶水污染物送交具有相應接收能力的碼頭或從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單位(以下統稱為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并告知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危害性等信息;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的化學品所產生的洗艙水和貨物廢棄物,船舶應在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單證上注明,并提供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船舶水污染物后,應當向船舶出具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單證,載明所接收的污染物種類、數量(重量或體積)和濃度(根據污染物種類填寫)等內容。 (五)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后在接收船舶或者港區內臨時儲存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應當設立專門的臺賬,記錄和匯總污染物種類、數量等內容;實施預處理的,應當在臺賬中記錄預處理方式、預處理前后污染物的種類/構成、數量(重量或體積)和濃度(根據污染物種類填寫)等內容。 (六)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將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預處理產物送交其他單位轉移的,轉移單位應當向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出具轉移單證,經過多次運輸的,轉移鏈條中的后者應當向前者出具轉移單證;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或轉移單位將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預處理產物送交其他單位處理(或處置)的,處理(或處置)單位應當向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或轉移單位出具處置單證;船舶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的,由負責申領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的單位負責出具末次處置單證。 (七)上述轉移處置的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預處理產物屬于生活垃圾的,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實施管理,由所在地環境衛生主管機關行政許可的接收單位出具接收憑證,并納入當地生活垃圾處置系統;屬于危險廢物岸上轉移處置的,對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按照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實施管理,對危險廢物運輸單位和接收單位按照《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進行管理。 (八)除本指導意見“分類管理”第(二)條規定的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預處理產物外,危險廢物通過船舶運輸的,對托運人按照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實施管理,對承運人按照危險貨物運輸單位實施管理。托運人應當向船舶提供危險廢物名稱、《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對應的廢物代碼、聯合國危險貨物編號、形態、性質、包裝類型、包裝數量、重量(體積)和事故應急救援措施等信息;裝卸危險廢物的港口碼頭應當具備危險貨物經營資質,危險廢物貯存設施應當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要求。 (九)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轉移、處置相關單位應當分別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處理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規定,分別申領、填寫和傳遞船舶水污染物轉移單證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單證或聯單保存期限為五年。鼓勵各地建立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監管信息系統,實現“電子單證”流轉。 四、監管要求 (十)海事、交通運輸(港口)、生態環境、環衛、城鎮排水主管等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牽頭組織下,建立完善和實施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明確各自監管職責,建立部門間聯合執法機制,共同打擊船舶水污染物和危險廢物非法轉移處置行為。 (十一)交通運輸(港口)部門要將危險貨物裝卸碼頭、可利用的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設施、港區內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的相關信息向社會公布,定期通報給海事、生態環境、環衛、城鎮排水主管部門。 (十二)海事部門要將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的船舶水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定期通報給交通運輸(港口)、生態環境、環衛、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將港口碼頭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設施與其作業品種和吞吐量不相適應的情況及時通報交通運輸(港口)部門。 (十三)生態環境部門要將其轄區內具備轉移、利用和處置船舶水污染物中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相關單位信息,船舶水污染物中納入環境管理的危險廢物轉移、利用和處置信息定期通報給當地交通運輸(港口)和海事部門。 (十四)環衛部門要將其轄區內具備船舶生活垃圾接收條件,且經許可的單位名錄定期通報給交通運輸(港口)和海事部門,將船舶生活垃圾接收數據定期通報交通運輸(港口)、海事、生態環境部門。 (十五)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要將船舶生活污水接入點位信息通報給交通運輸(港口)、海事、生態環境、環衛部門。 (十六)各監管部門可通過信息系統對接等方式開展上述通報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定期對數據進行比對核實,互相通報違法和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能力不足等信息。 (十七)海事、交通運輸(港口)、生態環境、環衛、城鎮排水主管等部門要適時組織專項行動,必要時邀請公安、工信、綜合治理等其他部門參加聯合行動,嚴厲打擊船舶水污染物非法轉移處置行為。 (十八)各級海事、生態環境、環衛、城鎮排水主管等部門應當依職責對發現的違法案件依法處理,對無法落實責任人或責任人無力處置的,交由案件發生地當地政府組織依法處置船舶水污染物。 五、保障措施 (十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要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行企業環保信用管理,加強監督指導,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和要求得到落實。 (二十)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各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動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加強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設施的統籌規劃建設,評估完善建設方案,補齊短板,確保港口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設施與城市公共轉移、處理或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探索在一定區域內集中接收處置模式,促進船舶水污染物依法合規轉移處置。 (二十一)充分發揮交通運輸、環保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的優勢,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活動,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促進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科學、綠色、高效。 (二十二)各地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宣傳船舶水污染物合法轉移處置的要求,普及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提高從業人員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要加強社會監督,完善舉報機制,曝光違法行為,弘揚誠信文化,努力營造船舶水污染物“不敢偷排、不想偷排”的良好氛圍。 交通運輸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辦公廳 辦公廳 辦公廳 2019年1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抄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水運局。 |